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嘉峪关  >  嘉峪关

【西部地理】嘉峪关魏晋壁画墓:回溯河西桑麻翳野的诗意图景

 2019/07/03/ 10:18 来源:每日甘肃网-兰州晨报 记者 刘小雷

《采桑护桑图》

《采桑图》

  3 河西一带,曾有“桑麻翳野”的盛况

  那么,酒泉地区什么时候出现桑树种植?种植缘由是什么?这里的光热、水土适合桑树生长吗?

  让我们从自然地理、历史典籍中寻找相关的答案:

  河西走廊的主要地貌有戈壁沙漠、荒漠草原和天然绿洲等,其中戈壁沙漠呈连续性分布,而荒漠草原和天然绿洲则在戈壁沙漠内呈非连续性分片分布。

  虽然河西总的气候特征是干燥、少雨,但各天然绿洲的水源大多来自南部祁连山区冰雪融水和山地所降雨水,还有少量来自冲积扇边缘出露的泉水,具备宜农、宜牧、宜林的天然条件。汉魏时期,定居人口不断增加,耕地面积不断扩大,水利灌溉设施的不断完善,发展农牧以外其他产业的条件逐步成熟,为酒泉地区养蚕业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公元前121年-前111年,西汉政府先后在河西设立了张掖、武威、酒泉、敦煌四郡。从此,酒泉地区有了正式的地方行政建制,正式纳入中央政权的管辖范围。

  在两汉400多年的经营开发中,汉政府为了巩固边防,实施流民迁徙和戍边屯田战略, 中原一带的流民迁入河西地区。按照《史记·大宛列传》记载,仅仅在太初三年(公元前102年),汉军第二次伐大宛,武帝曾“益发戍甲卒十八万酒泉、张掖北,置居延、休屠以卫酒泉”,可见西移人口数量之庞大。

  魏晋时期仍然如此。迁徙过来的内地人员和流民带来了植桑、养蚕、缫丝和织锦技术,这一产业也就自然而然地兴起了,既解决了当地居民生活需求的缫丝织衣问题,又增加了生产生活需求的经济收入渠道。

  《晋书·张天锡传》还记载了一则有趣的故事:“会稽王道子尝问其西土所出,天锡应声曰:‘桑葚甜甘,鸱鸮革响,乳酪养性,人无妒心。’”王道子自视名士,盛气凌人,曾在前凉时据河西割据为王的张天锡,那也是不卑不亢,在对答中他将桑葚视为河西第一出产,可见当时种植桑树已经比较普遍。

  魏晋壁画墓中所描绘的有关桑园、采桑、缫丝的大量画面,反映了这一时期河西桑蚕业曾有“闾阎相望,桑麻翳野”的盛况。

  从考古发现和相关文献资料表明,河西的桑蚕丝织业始于两汉,发展于魏晋,兴盛于隋唐。在宋元以后河西的桑蚕业走向衰落,但居住在这里的各族人民通过辛勤劳作创造了桑蚕业发展的辉煌,为丝绸之路的兴盛,中西文化经济的交流传播做出的贡献却永远不会磨灭。

  文/图 兰州晨报/掌上兰州记者 刘小雷

首页  上一页  [1]  [2]  [3]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新闻排行

1   降压供水公告
2   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公示2018年享受政府特
3   兰州:黄河里冲出一条一米长的娃娃鱼
4   林铎在全省金融工作会议上强调 坚决防范化解风险积极
5   省食药监局:效价指标不合格百白破疫苗未流入甘肃
6   每日甘肃网7月22日甘肃热点新闻回顾
7   【全国网媒看平凉】探访崇信龙泉寺 感受文化旅游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