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嘉峪关  >  嘉峪关

创新引领开启“平安征程”——嘉峪关市平安城市创建工作纪实(一)

 2019/12/04/ 11:33 来源:嘉峪关日报

  创新引领开启“平安征程”

  ——我市平安城市创建工作纪实(一)

  记者 赵明霞

  “生活在嘉峪关,最大的感觉是平安。”

  “投资在嘉峪关,最放心的是平安。”

  这是市民和客商对嘉峪关这座城市发自肺腑的共同评价。

  高质量发展需要平安的土壤厚植。嘉峪关自古以来就是东进西出的交通枢纽。这里人文荟萃、商贾云集,整个城市的平安建设如同“定盘星”,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助力赋能。如何打造长治久安的社会环境?嘉峪关市坚持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引领,扎实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创造了省内社会治理工作多个第一,连续多年被评为全省“综治(平安建设)优秀地区”,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创建之路。

  “扁平化”改革筑牢社会治理基础

  快到年底了,商户的消防措施到位了没有?小区里有没有安全隐患?……五一社区网格员张小平工作之余就到辖区“地毯式”巡查。像张小平一样,全市31个社区都有网格员,他们排查辖区的消防安全、环境卫生、扫黑除恶、矛盾纠纷等工作。“社区建立网格站,网格信息真方便,有事就找网格员,群众办事不麻烦。”这是居民编的顺口溜,同时也道出了网格化服务给居民带来的便利。这是我市全面推行“扁平化”治理改革带来的令人欣喜的转变。

  我市城市大、农村小,推行“扁平化”社会治理,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我市将原有的69个城市社区,按照“1万人左右,15分钟便民服务圈”的标准,整合为31个新型城市社区,在全市17个行政村进行社区化管理,让政策决策“一竿子插到底”。在每个城市社区设1-2个综合窗口,集中受理人社、民政、卫健、房管、公安等8个部门的72项便民服务事项,实现了“一站式”办理。

  新华社区的老年活动室里,“俏夕阳老年模特队”的阿姨们一个个略施粉黛,穿旗袍、走猫步、秀健康、秀快乐,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这是“综治中心+”服务平台给居民带来的幸福生活的缩影。我市积极探索构建“综治中心+”服务平台,按照城市社区建设不少于1500平方米、农村不少于800平方米的服务阵地,各社区服务中心设立党建室、警务室、老年活动室、青少年第二课堂、音乐舞蹈室、农超对接便民店、心理咨询室等便民服务场所。针对老年人照料难的问题,在每个社区设立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为全市高龄、空巢等6类老人提供保健康复、精神慰藉等服务,并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服务”的方式,开展上门医疗、餐饮家政等居家养老服务,让居民不出15分钟便可获取各种便民服务。

  “有事找律师、服务家门口”,不少居民说起 “律师进社区”活动,纷纷点赞。政府聘请社会律师进驻全市31个社区和3个镇,为居民调解赡养、乱倒垃圾、房屋漏水、侵占公共用地等各类纠纷,解答涉及婚姻家庭、继承权、刑事案件、人身损害赔偿、劳动争议等方面法律咨询,为居民发挥了法律高参作用,让居民从信“访”转变为信“法”。全面深化网格化服务管理,我市在每个社区派驻检察官、律师等服务力量,由社区统一进行管理,为群众提供案件咨询、法律服务。将治安防范力量下沉到每一个社区,每个社区成立1个社区警务室,整合形成“一区一警两保安多联防”防范力量,在社区推行24小时全天候巡逻防控,实现了基层综治联防力量的有效整合。

  “社会化”服务搭建社会治理平台

  “您好!我们小区暖气不热,物业联系不上,该怎么解决?”“您好!我们小区下水管道漏水,请您协调解决一下。”……一个个打进“12345”民生热线的电话,反映着百姓的急难愿盼。

  “百姓的事再小也是大事。”我市用大数据为社会治理赋能,投资1.2亿元,建成“12345”嘉峪关市社会治理服务中心,搭建了集信息资源共享、应急联动指挥、社会综合服务为一体的数字化平台,全天候为市民提供报警求助、政务咨询、投诉举报、家政服务等多项服务,做到了事项一号通办,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有效的资源整合能够取得“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我市整合全市120个单位5类数据和城区所有视频监控点数据资源,建立社会治理资源数据库,并将全市139家单位、48个社区全部纳入联动单位,解决了跨部门合作难题。凡是群众在民生热线上反映的问题,均由社会治理服务中心牵头分配督办。建立群众反映问题转办、回复、催(督)办、回访、考核为一体的工作“闭环”,通过“三方通话”“联席会议”“联合督办”以及媒体红黑榜曝光、聘请热线监督员、纳入平安建设考核等办法加大问题解决力度,做到了民生热线“一呼百应”,确保群众反映的问题“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在社会治理中心设立应急指挥平台,实行“110、119、122”三台合一,对警务治安和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同步实时预警管理和处置指挥。建立了情报导防机制,通过“12345”应急指挥平台,110指挥中心、警务情报中心和一线执勤警力做到实时在线,根据后台推送的情报预警指令,动态配备警力部署和实施巡控方案,真正把有限的警力投放到需要的重点部位、重点时段,实现了点对点调度、扁平化指挥、可视化处置的指挥机制。对非警务活动,一键推送到“12345”民生服务热线进行受理。

  社会治理大数据服务平台运行至今,累计受理各类诉求454万人次,日均受理近3000人次,办结率达到98.5%,群众满意度达到99.2%。

  “平安和谐细胞”建设塑造和谐社会生命机体

  一个人身体的健康,必然来自全身所有细胞的健康;一个社会的平安和谐,必须基于每个社会单元的平安和谐。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市坚持“以小细胞覆盖大领域、以小平安带动大和谐”的创建思路,成立了市、区和创建单位三级组织机构,制定了创建标准,在家庭、社区、校园、医院、企业、商店、机关单位、公共交通、景区、餐饮业等领域开展了各具特色的“平安和谐细胞”工程创建活动,通过每个社会细胞的平安和谐带动全社会的平安和谐。

  坚持点面结合,将每一个社会元素都作为平安和谐细胞创建的主体,在全社会各行业各领域实现创建活动的无缝隙覆盖。通过最大限度地将社会各方面因素纳入到“平安和谐细胞”工程创建活动中,一个“自下而上、从小到大、层层创建、逐级推动、自我完善”的平安和谐脉络日渐完善,形成了平安建设人人参与、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创建格局。

  职工间平等、团结、互助倡导同事友爱;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不做影响社会安定和谐的行为,自觉不违章、身边无事故倡导安全生产……酒钢(集团)公司开展的“平安有为”“平安每一天”活动,成为我市“平安和谐细胞”工程创建活动的典型样板,发挥着示范带动作用。“平安和谐家庭”“平安和谐社区”“平安和谐校园”“平安和谐医院”“平安和谐景区”“平安和谐餐饮单位”“平安和谐企业”等,形成了有体系、有典型、有亮点的工作格局和以点带面的创建氛围。

  在“平安和谐细胞”工程创建活动中,各行各业都能有效发挥群众的首创精神,周密安排创建措施、深化创建内容,以提升生产生活消费环境为基本要求,以本部门、本行业实际需要为基本内容,下大力气解决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突出热点问题和难点问题,使平安建设拥有了深厚的群众基础。

  小智治事,大智治制。在平安城市创建中,我市创新体制机制,以实践作笔,探索出一条“平安嘉峪关”的治理之道,书写着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的崭新篇章,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写下生动而温暖的注脚,也让“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愈加闪耀。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新闻排行

1   降压供水公告
2   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公示2018年享受政府特
3   兰州:黄河里冲出一条一米长的娃娃鱼
4   林铎在全省金融工作会议上强调 坚决防范化解风险积极
5   省食药监局:效价指标不合格百白破疫苗未流入甘肃
6   每日甘肃网7月22日甘肃热点新闻回顾
7   【全国网媒看平凉】探访崇信龙泉寺 感受文化旅游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