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嘉峪关  >  嘉峪关新闻

情系黄土地 携手奔小康——嘉峪关市驻环县帮扶工作队工作纪实

 2020/08/06/ 15:44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记者 张文博 通讯员 王国贤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张文博 通讯员 王国贤

帮扶队员走进农家院了解情况。

入户路上。

  “跋山涉水千余里,农民脱贫放心上。不忘初心要实现,牢记使命有担当……”环县毛井镇的乡亲们用道情赞扬来自嘉峪关的帮扶情谊。

  2019年5月以来,嘉峪关市驻环县帮扶工作队认真履行工作职责,积极当好“宣传员、信息员、战斗员、监督员、服务员、指导员”,紧盯“两不愁、三保障”重点目标任务,以党建为引领,扎实开展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在环县决胜脱贫攻坚的战场上贡献力量。

帮扶队员向群众讲解政策。

  按照“尽锐出战”的要求,嘉峪关市严把“政治关、能力关、健康关、群众关”,公开选拔59名年轻干部赴环县开展驻村帮扶工作。

  “要不忘初心、不辱使命、不虚此行,勇做决战决胜的拼命三郎!”在嘉峪关市召开的驻村帮扶工作队队员座谈会上,嘉峪关市委组织部负责人提出要求——不能把自己当“外人”,要与当地群众交朋友,融入群众生活,转变身份角色,真正成为乡亲们的“自家人”。

  从嘉峪关到环县,距离超过1000公里,语言、风俗、气候有着明显差异。初进村,不少干部听不懂方言,影响工作开展,怎么办?

  “办法只有一个字——学。要边学边用,学用结合,在脱贫攻坚冲刺的紧要关头,时间不等人。”嘉峪关市驻环县帮扶工作队队长杨平刚说。

  于是,队员们努力学政策、学语言、学经验,努力做到乡情民情“一口清”,扎实过好“政策关、方法关、生活关、语言关”。

  52名帮扶队员分散在5个乡镇,33个村,怎么管理?答案是“队伍延伸到哪,党组织就建到哪”。

  帮扶工作队成立临时党支部、4个党小组,把每一名队员都纳入组织管理,制定工作纪律,把帮扶工作队打造成坚强的战斗堡垒。

  党建帮扶,不仅要帮助建设标准化党支部,还要有新思路、出新招。

  2019年8月初,帮扶队决定借鉴嘉峪关“一村一节”的思路,结合环县毛井镇风电项目特色,举办“党建主题风车节”,地点选在风车电机最为集中的毛井镇丁连掌村。

  8月16日,首届“党建主题风车节”成功举办。毛井镇丁连掌村成为环县第一个举办乡村主题节会的行政村,带动产生直接经济效益超过5万元。

  “嫁到丁连掌这么多年,就没见过村上来过这么多人。”活动中,领到“好儿媳”奖状的村民李栓梅笑得合不拢嘴。

  “大美毛井镇、七彩丁连掌”,让毛井人找到了自信。

  一年多来,帮扶队把抓好基层党建与推进脱贫攻坚有机结合,为帮扶村解决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备30余台,争取党建资金40余万元用于改善帮扶村党建阵地。协助所驻33个村完成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选举工作,为村级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开展驻村帮扶以来,嘉峪关帮扶工作队紧紧围绕“331+”产业扶贫模式,大力支持帮扶村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以产业帮扶带动农民增收。

  2019年6月,环县启丰农民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法人岳怀峰准备卖掉一半的羊,原因是电力不足,草料加工跟不上。就在这时,帮扶工作队队长杨平刚来到他家走访。

  “还缺什么?”几句寒暄后,杨平刚直奔主题。

  “主要还是动力电的问题。”岳怀峰的回答简单明了。杨平刚听得出来,岳怀峰想扩大养殖规模,办好合作社。

  两周后,一台崭新的变压器在岳怀峰家旁边的小山包上安装好了,三项动力电顺利接通。这是帮扶工作队全力沟通、协调的结果。杨平刚还从另一家农机专业合作社为岳怀峰协调解决了一台铡草机,帮助合作社迈上了致富增收的快车道。

  现在,这个合作社的养殖规模已经从70多只发展到240多只,并带动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每年可分红3500元。这让岳怀峰有了更多的憧憬:“我们打算把养殖规模扩大到400只左右,带着乡亲们挣更多钱。”

  2019年9月6日,在车道镇王西掌村会议室里,驻村工作队从嘉峪关请来的农业技术专家与村民面对面交流,共同探讨全村产业发展出路。专家们认为,王西掌村适合发展草食养殖产业,是一条致富好路子。

  在帮扶队员的努力下,工作队参与帮扶的5个乡镇的5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羊存栏量超过3万只,1000余户贫困户入社受益,帮扶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超过2万元,33个村动员发展湖羊自养户300余户,湖羊存栏近4000只。

直播带货,助农增收。

    帮扶队员同孩子们在一起。 本文图片均为资料图,由嘉峪关市驻环县帮扶工作队提供。

[1]  [2]  下一页  尾页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