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嘉峪关  >  嘉峪关新闻

让老人更幸福——嘉峪关市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纪实

 2021/10/20/ 11:21 来源:嘉峪关日报 记者 白艳华

让老人更幸福

——我市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纪实

  嘉峪关日报记者 白艳华

  10月14日,重阳节,在市舜辰颐养中心里,100名老人欢声笑语欢聚一堂,共品菊花茶,吃重阳糕,观看文艺节目,还领到了爱心人士赠送的保暖内衣,老人们笑容灿烂。

  “住在这里每天都有人照顾我们,饭菜不重样,生病有人护理,逢年过节有人来看望,这里比家还要好。”80岁的师群老人对自己的老年生活非常满意。这是我市养老服务业发展的缩影。

  养老制度,关系民生,情牵百姓。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不断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近年来,特别是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我市立足市情,积极创新,探索形成“机制保障、康养引领、居家基础、社区依托、机构补充、城乡统筹、市场运营、信息支撑”的养老服务模式,全市老年人幸福感、安全感和获得感大幅提升。

  机制保障,构建养老服务工作新格局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养老事业发展,把养老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重要议事日程,成立市养老服务工作领导小组,高站位谋划布局,高质量推动落实。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和《居家养老服务实施办法》等“1+13”政策制度,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机制。市领导带头关爱“五老人员”和高龄、困难老年人,倡导评选孝老爱亲模范,开展孝亲敬老实践,推动尊老爱老化风成俗。

  居家养老,夯实养老服务事业根基

  2012年,我市在全省率先成立副县级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市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开展人性化、亲情式养老服务,分类别为老年人提供每月50—800元服务补贴,累计发放补贴资金8650余万元。实施适老化设施配置计划,评选表彰“金牌养老服务员”。75个居家养老服务网点覆盖全市城乡社区镇村,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健康医疗、文化娱乐、亲情陪护、精神慰藉、临终关怀等精准、便捷、高效的居家养老服务。

  机构补充,织密养老服务保障网络

  市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几年,我市对养老服务业的投资不断增加,有力保障了养老服务工作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我市加大养老项目建设及资金扶持力度,累计投入资金8000余万元,用于建设市社会福利院、儿童福利院、农村中心敬老院“三院联建”以及康乐寿医护养老院、人民社区幸福苑等。全市现有养老机构10家,设置床位824张。累计拨付建设运营补贴756万元,并投入福彩公益金、慈善救助金1000余万元用于支持养老机构。加强养老服务队伍建设,实行税费减免政策,提升养老院服务质量。

  社区依托,拓展养老服务空间外延

  10月15日,记者在友谊社区服务中心看到,这里有健身房、棋牌室、舞蹈室、图书阅览室、康复训练室、心理咨询室等,很多老人三三两两围坐一块,进行自己喜欢的娱乐活动。

  工作人员介绍,这里的设施齐全,每天都有数十位老人到这里活动。该中心以“立足社区、面向老人”为目标,可为不同层次的老年人提供居家生活、养老养生、医疗康复、休闲娱乐等多种服务。

  我市整合31个城市社区综合服务场所,建设功能完善的养老服务阵地——日间照料中心。创建社区“幸福苑”示范点和互助养老“时间银行”品牌试点工作,城乡社区养老设施覆盖率100%。基层老年协会实现城乡社区全覆盖,结合“三社联动”开展敬老志愿活动,坚持共建、共治、共享,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圈”。

  城乡统筹,破解养老服务发展瓶颈

  中午11时,虽然还没有到饭点,但文殊镇河口村“孝老饭庄”里已经有几位老人坐在桌前拉家常,等着打饭。厨房里,厨师正为老人们精心准备着午餐,荤素搭配,两菜一汤。“我年龄大了,家里就一个人,做不了饭,自从村上有了这个饭庄,我再也不用为吃饭发愁了。”76岁的白天云老人说,在饭庄还可以和邻里乡亲拉拉家常,感觉很幸福。

  近年来,我市聚焦农村养老服务需求,积极探索,做好特殊困难老年人兜底保障,实现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城乡全覆盖。参照城市“爱心午餐”补助标准,为农村老年人配送爱心食品,75岁以上老年人享受服务率100%。建设“不离乡土、不离乡邻、不离乡情”的孝老饭庄,打造老人愿意来、留得住、有幸福感获得感的精神家园。织紧织密服务网络,设置镇村理发服务点、食品配送点、嵌入式幸福苑,“家门口养老”让农村老年人幸福满满。

  康养引领,把牢养老服务发展方向

  推动康养医养深度融合,实现养老机构“医养结合”全覆盖,康乐寿医护养老院获评“甘肃省首批医养结合示范机构”。全市4家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全部开通绿色通道,为老年人提供预防、保健、治疗、康复、护理和安宁疗护“六位一体”“五保障四优先”的健康管理服务。推广家庭签约医生健康服务机制,实施阿尔茨海默病干预计划。健全完善养老保险制度,筑牢养老保障防线。

  市场运营,激发养老服务消费活力

  “中午来这里打饭,荤素搭配品种多,保证了我和老伴一天的营养,离家又近,非常实用方便。”中午,昌盛小区东门旁,市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餐厅服务组织——老王家常餐厅里,家住昌盛小区的80多岁的刘爷爷边买饭边高兴地说。

  我市探索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通过“政府补助+个人自付”的方式,与市区内13 家餐厅建立了合作关系,为全市高龄、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提供“爱心午餐”服务。老年人到居家养老服务加盟餐厅通过“扫脸”享受“爱心午餐”。其中,85岁以上老人只需自付2元,就可以吃到原价12元的饭菜,差额由政府补助。行动不便的老人还可以享受线上点餐、送餐一条龙服务,只需向第三方配送平台支付2元,即可享受“送餐上门”服务。

  近年来,我市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养老服务领域。采取子女缴纳与政府补助相结合方式筹集“孝善基金”,引导子女履行养老义务,倡导社会关注养老。实行“政府补贴+孝善基金+个人自付”方式,针对老年人个性化需求,制定12类每月160元到3800元不等的包月服务套餐,形成个人付费购买养老服务的市场机制,激发老年群体消费活力。

  信息支撑,推动养老服务提质增效

  建立“互联网+智慧养老”模式,投资396.4万元建成市级养老服务信息网络平台,以互联网服务云平台、PC客户端、手机APP为载体,统筹融合医疗健康、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老年人拨打“12349”电话或通过雄关养老APP下单两种模式告知所需服务,服务组织接单上门“刷脸”,即可开展助餐、助洁、助浴、助医、助行等,服务更加高效便捷,监督更加精准有力。

  市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我市将继续织牢织密养老服务网络,建立多层次医养结合服务体系,提升居家养老服务层次,拓宽社区养老服务范畴,推动“互联网+养老服务”深度发展,完善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促进“养老服务+”与多行业融合发展,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为老年人提供专业化、多元化、个性化的服务内容,实现“居家、社区、机构”养老融合发展,构建“多层次、智能化、广覆盖”的社会化养老服务网络,使老者安之、壮者无虑。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