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嘉峪关  >  嘉峪关新闻

改革开放以来嘉峪关市镜铁区各项事业成就斐然

 2018/10/11/ 11:01 来源:嘉峪关日报 嘉峪关市镜铁区供稿

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昂扬奋进

——改革开放以来镜铁区各项事业成就斐然

河口村举行“三变”改革股份经济合作社揭牌暨分红仪式。

  镜铁区是我市2009年12月1日设置的3个市辖管理区之一。这一设置结束了我市不设区的历史。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镜铁区从无到有,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潮流中不断发展壮大,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镜铁区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中取得了辉煌成就,各项事业欣欣向荣。如今,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奋战在镜铁区这片热土上的党员干部和群众一如既往,砥砺前行,昂扬奋进,谱写了一曲曲令人惊叹的时代乐章。

和诚社区党支部在党建广场为社区党员讲党史。

  基层党建结硕果 画出最大同心圆

  构建“党建+辖区单位”党建服务模式整合一幅互联“图”。近年来,镜铁区积极创建以党建为统领,党建文化、法制宣传、健康促进、科普宣传为一体的多功能城乡党建文化广场15个,将许多看似生硬枯燥的党建知识,用一种更柔软贴近的方式传递给党员群众,变“灌输式”为“融入式”,成为党建工作的活地图、活教材、活课堂。

  逐步完善区域化大党建格局,积极对接辖区单位和“两新组织”,选派“两新组织”党建指导员14名。以“单位互联、服务共建”为目的,形成了以社区党委为纽带,辖区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共同为居民服务的“大党建”模式,推动了“属地”和“属业”有机结合,打破了基层党建条块分割现象,实现了社区与辖区单位共驻共建、资源共享。

  构建“党建+文化”文明提升模式开辟一条创新“路”。如何把枯燥的党建宣传变为党员的主动学习,如何将党的方针政策及时全面传达给党员群众,镜铁区积极挖掘党员和居民中的文化人才,以这些文化骨干为领袖,通过党员带头,居民参与,建立剪纸、歌曲、舞蹈、书法等特色党小组,以剪纸、舞蹈、书法、快板等形式把党的政策传递给居民,既寓教于乐,又和谐相处。

  目前,各社区已形成了剪纸、漫画、歌唱、快板等党建文化品牌,参与居民5000余人,做到了天天有活动,周周有演出。“得益于社区新型党组织设置模式,才让我个人的兴趣爱好得以发扬光大,让剪纸这门传统艺术有更多的人传承和了解。”家住紫轩A区的王萍高兴地说。

  构建“党建+网络”教育管理模式搭建一座暖心“桥”。针对退休党员流动性大、党员教育全覆盖难度大等问题,镜铁区创新思维,把党员教育与移动电子终端结合起来,通过下载安装甘肃党建智慧云平台,开发 “微党课”、闯关答题、小视频等栏目,使党员学习教育由集中式向分散式转变,由固定教育向随时教育转变,实现了党支部书记、党小组长和流动党员之间网上网下互动交流。家住明珠花园的范师傅由于工作原因长期在外奔波,无法按时参加社区党员学习和活动,通过社区设置的网络平台,使他能够方便快捷地参加党员学习,及时了解国家大政方针。

游客在戈壁现代农业示范园内采摘油桃。

佳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

  乡村振兴谱新篇 戈壁荒滩起明珠

  以戈壁农业为“突破口”让乡村振兴“动起来”。九月的文殊,秋高气爽。走进镜铁区戈壁现代农业示范园项目建设现场,你定会被如火如荼的项目建设热潮带来的速度和激情所感染,这是一颗在戈壁荒滩上冉冉升起的现代农业发展的明珠。

  镜铁区戈壁现代农业示范园以“政府主导、企业主体、三产融合、科技支撑、市场运作”为发展模式,突出“农事、农景、农经、农科、农旅”规划理念,着力发挥园区高效生产、科技示范、农户带动、科普教育、休闲观光等基本功能,并与涉农企业有机结合,形成种、养、加高度融合的现代综合型示范园区。

  目前,已建成日光温室面积1000亩,在建4000亩,累计完成投资3.28亿元。项目建成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2.5亿元,税收4000万元以上,解决就业2000余人,人均增收3万元以上。

  以乡村旅游为“发动机”让乡村振兴“旺起来”。近年来,镜铁区按照“农文旅商一体化深度融合发展”目标要求,围绕 “一条轴线”、“三大片区”总体思路,着力加快农家乐、农家旅馆提档升级,形成了“乡村旅游+”的集群特色发展模式,打造了一批全域、全季乡村旅游特色镇、聚集区、示范点。河口村被评为“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全省乡村旅游示范村”。

  目前,镜铁区建成省级休闲农庄2家,建成农家乐、农家旅馆75家,完成市级星级评定12家、区级星级评定21家。2017年共接待游客43万人次,创收1690万元,吸纳农村劳动力1300多人,带动农户就业435户。

  特别是今年上半年,成功举办了首届乡村旅游文化节,成立了乡村旅游管理委员会,实现了统一经营管理,统一服务标准,有力地推动农家乐向标准化、专业化、精细化方向发展。预计全年接待游客60万人次,创收2000万元左右,年均增长15%,吸纳农村劳动力2000多人,带动农户就业600户以上。

  以订单农业为“定心丸”让乡村振兴“兴起来”。还未下单,先签订单。近年来,镜铁区以团结菜业为龙头,在文殊镇大力推行订单农业,积极构建“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订单产业链条。2018年,文殊镇通过“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甜叶菊、四季豆、洋葱等订单农业10000余亩,实现订单农业发展占文殊镇总经济体量的二分之一。

  目前,团结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发展社员600户,培训专业技术人员30名,带动农民种植能手1000余人,辐射带动文殊镇种植甜叶菊8000余亩,实现了企业和农户生产效益的“双赢”。

  以“三变”改革为“新引擎”让乡村振兴“活起来”。特色产业蓬勃发展,生态建设如火如荼,农民个个干劲十足。镜铁区积极开展农村“三变”改革,将其作为破题“三农”发展瓶颈、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手段,作为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引擎,大胆探索,稳妥推进,呈现出资源要素激活、产业发展提速、农民收入增长的良好态势。

  目前,作为 “三变”改革试点村的河口村,通过清产核资、成员界定、折股量化等程序,确定成员股东501户,涉及农民1699人,已发放红利金20.1万元。

紫轩社区居民学校剪纸班学员展示学习成果。

  为民服务暖民心 织密干群连心桥

  标准化社区建设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说起社区办公场所之变,佳苑社区党委书记孟雯深有体会:“以前社区的办公场所只有300多平方米,而现在达到了2131平方米,面积整整翻了7倍,变化的不仅是办公场所,更是服务的水平。”

  2012年,按照“扁平化”管理的模式,镜铁区以“方便群众、服务群众”为切入点,以每个社区1万人左右,打造15分钟便民服务圈,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按照城市社区1500㎡、农村社区800㎡的要求,高标准完成13个城市社区、2个农村社区标准化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工作,建设完成率达73.7%。

  智能化服务打造“新型社区便民服务圈”。在镜铁区各个社区,用微信联系居民、发布相关惠民政策、宣传相关信息已成为社区工作的一部分。铁南社区居民张丽萍想做点小生意,因为手头资金不足,她想到了申请小额贷款,但她不知道申请小额贷款需要什么手续?应该怎样办理?通过社区微信公众服务平台,她了解了小额担保贷款申请的程序以及所要提交的相关材料。张丽萍说:“这个社区微信平台真是太方便了,以前想咨询什么问题,都得去社区或者打电话,虽然工作人员解释得很清楚,但总会忘一两件,现在好了,通过手机就能查询相关政策,太便捷了。”

  党的十八大以来,简政放权成为标识改革的高频词。今年以来,镜铁区扎实推进“放管服”改革工作,现有72项服务事项下沉至社区,实现了群众办事“一窗办理、一网办通”,共办理便民服务事项18849件。

  网格化服务织密干群连心桥。按照“便于管理、便于服务、便于联系,便于划分”的原则,实行“区总网格——镇、社区大网格——居民小组小网格”三级网格管理模式,将全区13个城市社区和文殊镇划分为14个大网格,176个小网格。明晰网格工作任务,通过“1+2+N”模式,将辖区居民小区、企事业单位、商业门店等全部纳入网格,实行“一张表、一份清单、一本民情日记”的“三个一精准服务”,形成了“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的良好工作局面。

  “我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社区的变迁,现在百姓的生活条件好了,居民素质也提高了,我们的工作被更多的人理解,不再有人称呼我们‘小脚侦缉队’,也没人再喊我们‘戴着红袖箍的老大妈’了,改革开放让党和政府与老百姓的距离更加亲密了。”社区老党员贾萍感慨地说。

  (本版图文由镜铁区供稿)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